别无长物网

三十六 北京天津自由行 (四)参观故宫内廷东西六宫及其他

三十六 北京天津自由行 (四)参观故宫内廷东西六宫及其他

后宫东西六宫鸟瞰图

一般人们关注的内廷后三宫及东西六宫,也就是天津廷东民间人们所说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

其实,自由人们所说的行参西宫皇帝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并不是观故宫内一个确切的数字,也就是北京说皇帝并不是有三宫六院七十二个妃子。只是天津廷东表达说明了皇帝的后妃很多。而很多的自由后宫妃子一般是因朝代而异,因人而异。行参西宫

在清朝,观故宫内后宫分为八等级,北京分别为:皇后、天津廷东皇贵妃、自由贵妃、行参西宫妃、观故宫内嫔、贵人、常在、答应。还有最小的——官女子:就是可以陪皇帝过夜的宫女。

据《康熙全传》记载,康熙帝后妃中贵人以上者有49人,册封在册的后妃有67人,而那些身份低微的答应、常在等据说共有200余人。

前面参观欣赏了人们关注的内廷后三宫及养心殿,下来走进内廷的东西六宫。

故宫外朝内廷分布图

东西六宫及其他宫殿分布图

故宫后三宫分布图

从上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后三宫的东西两侧,各有六组宫院,像棋盘格一样,左右对称,整齐排列,彼此封闭,自成院落。

这十二组宫院,没建在高台上,所以比后三宫低矮,各宫院建筑体量,也明显小于后三宫。这十二组宫院就是东六宫和西六宫。

东六宫之东一路,为宁寿宫与养性殿两大建筑群。

西六宫之西一路,为慈宁宫及寿安宫两大建筑群。

东西六宫与乾清门两侧的内左门与内右门相通,而其外的两路,则必从乾清门两侧的景运门和隆宗门出入,才可到达。

而后三宫东西两侧又有如日精门、月华门,可与东六宫、西六宫相通,故东西六宫与后三宫的联系又比其外的两路紧密得多。

故宫东西六宫及东西二路建筑分布图

东六宫的格局:在后三宫的东侧,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长街,因在东面第一街,故称为东一长街,长街东侧,由南而北,布列着三组院落,即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

再往东,又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长街,称东二长街(光绪帝少时曾在长街学骑马),长街东侧,由南而北,也布列着三组院落,即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

合起来东边共有六座宫院,就是东六宫。

西六宫的格局:在后三宫的西侧,同样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长街,因在西面第一街,故称为西一长街,长街西侧,由南而北,布列着三组院落,即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

再往西,又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长街,称西二长街,长街西侧,由南而北,也布列着三组院落,即太极殿(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

合起来西边共有六座宫院,就是西六宫。

西六宫院,清既承明制,又有所改动。如储秀宫和翊坤宫,前后院开通,拆除储秀门,改建体和殿。又如启祥宫改为太极殿,长春宫和太极殿,也前后开通,拆除长春门,改建体元殿。

东西六宫的名称,自明永乐年间确定后,在嘉靖朝做过改变,后来鲜有改变,清朝沿袭了明朝后期的宫名。

东西六宫,建筑格局,占地面积,大体相同。每座宫院,占地深广各50米,面积约2500平方米,四围院墙,形成四合院落。院内格局,宫门居中,分前后两进院——前院,正殿面阔五间(景阳宫和咸福宫各减为三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东西各有配殿,均为三间。两山设卡墙便门通往后院。后院,后殿面阔五间,两侧有耳房,东西配殿,也各三间,均为黄琉璃瓦硬山式顶。院里有井一眼、井亭一座。

东西六宫有两个特点:一是向心性强。东西六宫十二座宫院重心都朝着一个方向,就是后三宫。二是宫禁森严。墙院高深,各自独立,庭院深深, 门户重重,彼此隔离,私密性强。

东西六宫主要的门现有41座,夜间每座宫门、每道长街门是关闭的。门的名称,寄托着皇家的期待:有祈子的,如百子门、千婴门、螽(zhōng)斯门;有祈福的,如长康门、迎祥门、增瑞门等。

东西六宫除建筑布局外,还有四个“统一”。

其一,统一匾额。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为这十二座宫院题写匾额,并颁谕旨:“御笔匾十一面,著挂于十二宫。其永寿宫现在有匾。此十一面匾,俱照永寿宫式样制造。自挂之后,千万年不可擅动,即或嫔妃移住别宫,亦不可带往更换。”

其二,统一家具。十二座宫院,各设三屏峰照壁一座(紫檀木边座漆心染牙竹林飞鸟五屏风),地平一分,随毡宝座一分(紫檀雕花宝座),随褥铜炉瓶一分,随香几一对(紫檀),铜甪端炉一对,随香几一对,铜垂恩香筒一对(珐琅亭式香筒),铜火盆一对,大柜一对,大案一对,随陈设六件。(《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又谕旨:十二宫陈设器皿等件,布置停妥,永远不许移动,亦不许收贮。

其三,统配门神。塑造将军或福判、仙童、钟馗各成对偶,高二尺许,用金彩装画如门神,黑面黑手,名曰“彩妆”。每年于十二月二十四日,安于宫殿各门两旁,至次年二月初二日抬回本厂,修补装新,明年再用。魏忠贤擅政时,各增大到八九尺或丈余,穿上真正绫罗绸绢,佩带真正弓矢,须眉直竖,猛恶如生,所费昂贵。


乾清宫门神,左为尉迟敬德,右为秦叔宝

后宫贴的福寿双全仙子门神

福寿文门神

童子门神

上面是各宫门神图。

下来欣赏几幅清代乾隆年间的古画。

《万国来朝图》是清代宫廷佚名画家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万国来朝图》,将万国来朝使团朝贡的场景绘于画面,场面宏大十分热闹。画面显示,每到元旦朝贺庆典,各国度、各民族朝贺宾客穿着艳丽的服装,外貌气质各自不同,带着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贡品云集在太和门外,在左右两侧指定区域内人头攒动、等候乾隆皇帝的接见;充分展示出宫廷建筑群的宏伟壮观和天朝大国、万国来朝的盛世气派。

清代乾隆年间作品;

《万国来朝图》

故宫藏有多张《万国来朝图》。一大群穿着盛装、可一看就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在太和门前面挤得满满当当。

虽然看不出运动会一样的进场方阵,但旗子上还是写出了他们的是从哪儿来的:近一点的有缅甸、朝鲜、柬埔寨,远的有荷兰、英吉利、大西洋……

《万国来朝图》

《万国来朝图》

《万国来朝图》

下来欣赏一组《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是清代画家丁观鹏、郎世宁等创作的一幅人物起居写实画。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款识:“臣郎世宁、沈源、周鲲、丁观鹏合笔恭绘。”下钤“臣沈源”朱文方印、“恭画”白文方印。幅中钤乾隆皇帝“八徵耄念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太上皇帝之宝”鉴藏印。

这是由中西画家共同创作的一幅画,擅长人物肖像写实画的郎世宁画乾隆帝像,中国画家沈源、周鲲、丁观鹏等人画小童、房舍、树木。这件中西方绘画艺术在皇权之下有机交融的成功之作,不仅渲染出了皇家岁朝喜庆祥和的热烈气氛,同时展示出了乾隆帝与诸皇子间融融的亲情。

故宫内务府关于各宫于二月初二日摘收各宫门神等的告示

其四;统配《宫训图》。

《宫训图》具体是些什么呢?

乾隆年间,乾隆帝命画师以中国古代后妃美德为範,绘製《宫训图》十二幅,每幅图配赞四言十二句。以诫后妃永远效法。

每年的腊月二十六日,宫里开始贴春联、门神的时候,这些《宫训图》才拿出来张挂,而且都挂在宫正殿的西墙上,东墙挂的是《宫训诗》。到了第二年宫里收门神的日子,各宫也把《宫训图》收起来,统一存放。好像是民间的年画一样。

乾隆是个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也是一样。所以每年清宫后妃都要接受一年一次的“在职教育”,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

各宫所挂的宫训图有:

1.长春宫《太姒诲子图》御笔扁:敬休内则,隐喻:教子 。严谨教诲自己与孩子不要做坏事。

《太姒诲子图》

2.承乾宫《徐妃直谏图》御笔扁:德成柔顺。隐喻:忠直 。要像徐妃直谏唐太宗一样,在皇帝犯错的时候勇敢直言相谏。

3.钟粹宫《许后奉案图》御笔扁:淑顺温和 隐喻:尊老。

《许后奉案图》

4.延禧宫《曹后重农图》御笔扁:慎赞徽音 隐喻:勤劳。 要像北宋仁宗曹皇后一样勤俭,重视农桑。

《曹后重农图》

5.永和宫《樊姬谏猎图》御笔扁:仪昭淑慎 隐喻:劝谏 。楚庄王的夫人,樊姬看见楚王沉迷于打猎,多次劝谏帝王。

6.景阳宫《马后练衣图》御笔扁:柔嘉肃静 隐喻:节俭。 汉明德马皇后,生活简朴,袍衣稀疏粗糙。

7.永寿宫《班姬辞辇图》御笔扁:令仪淑德 隐喻:知礼 。汉成帝想与班姬同乘辇车,被班姬拒绝。

8.翊坤宫《昭容评诗图》御笔扁:懿恭婉顺 隐喻:读书。

9.储秀宫《西陵教蚕图》御笔扁:茂修内治 隐喻:创新 。为西陵氏之女,轩辕黄帝的元妃。她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

10.启祥宫《姜后脱簪图》御笔扁:勤襄内政 隐喻:相夫。 姜后因为周宣王早卧晏起,于是在永巷待罪,将发簪耳环脱下,称君王耽色,源罪于自己。

11.景仁宫《燕姞梦兰图》御笔扁:赞德宫闱 隐喻:愿景。

12.咸福宫《婕妤当熊图》御笔扁:内职钦奉 隐喻:勇敢 当熊出兽栏的一刹那,在场的人均惊惶躲闪,只有婕妤毫不犹豫走下平台前去挡熊的情景。

《婕妤当熊图》

乾隆皇帝的十二宫训图是古代封建社会对女人思想统治的缩影,亦是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智慧结晶。一言一行,一啄一饮,老祖宗的规矩无处不在。

 大体上欣赏了乾隆皇帝的十二《宫训图》。

下面随着笔者的脚步逐一欣赏东西六宫的风貌以及它们的简介轶事。

东部六宫

首先参观浏览东部六宫。

通往后宫的路

东六宫区位于中轴线上后三宫区的东面,包括景仁宫、延禧宫、承乾宫、永和宫、钟粹宫、景阳宫6座宫殿院落,是明、清两代后妃的居所。

东西六宫按照传统理念,东六宫的地位要比西六宫的地位高,这是以东为上的理念;


东六宫区域

东一长街北端的长康左门

东一长街南端的内左门。

从琼苑东门转而向南为东一长街,街北端就是长康左门,南端就是内左门。

在内左门之东是外奏事处,奏事处负责接递转交各部院衙门及各省督抚的上奏文书,内务府衙一切事务,也由奏事处官员转交。

街西为基化、永祥、景和、龙光、日精诸门。

街东大成左门内为钟粹宫,广生左门内为承乾宫,咸和左门内为景仁宫。

这三宫东为东二长街,街的北端为千婴门,南端为麟趾门。

街西为迎祥门、履和门。

街东昌祺门内为景阳宫,后殿为御书房。

德阳门内为永和宫,后殿为同顺斋。

麟趾门南出向东,有凝祥门,其门内为延禧宫。

这六宫,合称东六宫。

东六宫位于故宫中轴线东侧的东一长街,是一组由6个相同形式的院落组成的建筑。

现在东六宫大都改为古代艺术品陈列馆,其中有明清工艺美术馆、陶瓷馆、青铜器馆、钟表馆、绘画馆、珍宝馆。

以参观珍宝馆和钟表馆的人数最多。

钟表馆设在奉先殿,珍宝馆设在东北角的乐寿堂。

下面逐一介绍东六宫各个宫的简介。

景仁宫;

景仁宫,内廷东六宫之一。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宫。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先后修缮。

景仁宫外部

景仁宫景仁门

景仁宫前院正殿

景仁宫古树

景仁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景仁门,门内有石影壁一座,传为元代遗物。

景仁门石影壁一座,传为元代遗物

前院正殿即景仁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龙凤和玺彩画。明间前后檐开门,次、梢间均为槛墙、槛窗,门窗双交四椀菱花槅扇式。

景仁宫明间室内悬乾隆御题“赞德宫闱”匾。

景仁宫内饰

景仁宫内饰

殿内天花板图案为二龙戏珠,内檐为龙凤和玺彩画,室内方砖墁地。

殿前有宽广月台。

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以旋子彩画。配殿南北各有耳房。

后院正殿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施以斗栱,饰龙凤和玺彩画。两侧各建耳房。

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亦为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旋子彩画。院子西南角有井亭1座。此宫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景仁宫明代为嫔妃居所。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康熙帝生于此宫。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和硕裕亲王福全丧,康熙帝为悼念其兄,再次于此宫暂居。

其后此宫一直作为后妃居所,乾隆帝生母孝圣宪皇后、咸丰帝婉贵妃、光绪帝珍妃均曾在此居住。

下来走入承乾宫;

承乾宫门

承乾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永宁宫,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承乾宫。

承乾宫,内廷东六宫之一

清沿明旧。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略有修葺。

承乾宫为两进院,正门南向,名承乾门。

承乾宫,内廷东六宫之一

前院正殿即承乾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踩斗栱,内外檐饰龙凤和玺彩画。

明间开门,次、梢间槛墙、槛窗,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窗。室内方砖墁地,天花彩绘双凤,正间内悬乾隆皇帝御题“德成柔顺”匾。

承乾宫 照壁

殿前为宽敞的月台。

承乾宫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旋子彩画,崇祯七年(1634年)安匾于东西配殿曰贞顺斋、明德堂。

后院正殿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施以斗栱,饰龙凤和玺彩画。两侧建有耳房。

承乾宫后殿

东西有配殿各3间,均为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饰以旋子彩画。

后院西南角有井亭一座。此宫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后宫室内装饰

此宫在明代为贵妃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清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琳贵妃、佳贵人,咸丰帝云嫔、婉贵人都曾在此居住。

下来走进钟粹宫;

钟粹宫,内廷东六宫之一。

钟粹门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阳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钟粹宫,隆庆五年(1571年)改钟粹宫前殿曰兴龙殿,后殿曰圣哲殿,为皇太子居处,后复称钟粹宫。

钟粹宫

钟粹宫

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后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多次修葺。

清晚期于宫门内添加垂花门、游廊等。

钟粹宫清晚期于宫门内添加垂花门、游廊等

钟粹宫古树

钟粹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钟粹门,前院正殿即钟粹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前出廊,檐脊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跴斗拱,彩绘苏式彩画。

明间开门,次、梢间为槛窗,冰裂纹、步步锦门窗。室内原为彻上明造,后加天花顶棚,方砖墁地,明间内悬乾隆御题“淑慎温和”匾。

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前出廊,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苏式彩画。

东配殿匾曰 膺天庆 。西配殿匾曰 绥万邦。是慈禧太后的手笔。

钟粹宫东配殿

钟粹宫西配殿

钟粹宫前宫进入后殿的门

钟粹宫后院正殿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苏式彩画,两侧有耳房。

东西有配殿各3间,均为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院内西南角有井亭1座。

后院正殿5间,明间开门

钟粹宫内部

《许后奉案图》此图新年时挂于钟粹宫

《许后奉案图》乾隆初宫廷画家绘制。画的是汉宣帝许皇后亲自给皇太后奉案上食的故事。每到年节时,东、西六宫都挂上有教益的故事图和赞,以此当作后妃的楷模。

钟粹宫明代为妃嫔所居,曾一度为皇太子宫。

清代为后妃居所。

清咸丰皇帝奕詝幼年在此居住时,道光皇贵妃,即恭亲王奕訢之母亦居此宫,代为抚育奕詝。

咸丰帝孝贞显皇后自入宫即在钟粹宫居住,直至光绪七年(1881年)去世。

清朝慈安太后钮祜禄氏:慈安太后从受册封为皇后起,中间虽然曾短暂地居住在西六宫区的长春宫和慈宁宫一带的寿安宫中,但钟粹宫一直都是慈安太后一生中最重要的宫院,直至她在光绪七年(1881年)暴崩为止。

光绪大婚后,隆裕皇后也曾在此居住过。

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叶赫那拉.静芬成为皇后,于坤宁宫东暖阁和光绪帝举行大婚,婚期过后,正式入住钟粹宫。

孝定景皇后一生都未获光绪帝的宠爱,甚至被冷落,在此宫度过19年的孤寂岁月。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其夫光绪帝崩,因宣统帝继位而受徽号成为隆裕皇太后,由于宣统帝太过年幼,因此由她垂帘听政。在成为皇太后的同时,她也搬出此宫迁居至西六宫之一的太极殿,一直到民国二年(1913年)逝世。

下来浏览景阳宫;景阳宫,为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钟粹宫之东、永和宫之北。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长阳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阳宫。

清沿明旧,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

明代为嫔妃所居。

清代改作收贮图书之地。

景阳门

景阳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景阳门,前院正殿即景阳宫,面阔3 间,黄琉璃瓦庑殿顶,与东六宫中其它五宫的屋顶形式不同。

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斗栱,绘龙和玺彩画。

明间开门,次间为玻璃窗。明间室内悬乾隆御题“柔嘉肃敬”匾。

景阳宫天花为双鹤图案,内檐饰以旋子彩画,室内方砖墁地,殿前为月台。

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旋子彩画。

景阳宫

后院正殿为御书房,面阔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歇山式顶。

次、梢间为槛墙、槛窗,檐下施以斗栱,饰龙和玺彩画。

景阳宫

清乾隆年因藏宋高宗所书《毛诗》及马和之所绘《诗经图》卷于此,乾隆御题额曰“学诗堂”。东西六宫年节张挂的《宫训图》原收藏于此。

东西各有配殿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以旋子彩画,西南角有井亭1座。此宫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期间也有人将景阳宫叫作冷宫,是因为景阳宫是东西六宫中最孤独的院落,也是关禁孝敬皇后的地方。

  在明朝,一个不受宠妃子王恭妃,便在景阳宫呆了几十年,王恭妃原为慈宁宫宫女,万历九年(1581年),明神宗往慈宁宫向李太后(明神宗生母)请安,一时兴起宠幸了她,但是,因为恭妃身份低微只是宫女,便不想认账,哪知道恭妃竟然怀了皇子,几个月后肚子渐渐大了起来,但不敢明言,后被李太后看破。

景阳宫

  一天,明神宗去陪伴李太后就宴,太后谈及此事,太后召问明神宗,明神宗最初想赖账,假装不知道,拒绝承认,最后将记录皇帝的《起居注》拿出来,对照当时日期,明神宗只好勉强承认了,一段并非你情我愿的姻缘,迫于舆论的重压,勉强绑在一起。尚未开始,这段缘便奠定了悲凉的基础。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宫女王氏进封为王恭妃,八月,生下庶长子朱常洛,原本应该母凭子贵,恭妃应该可以因此步步高升,然而,皇帝对她的厌倦,连带着她的儿子也不受宠,在大臣们一再的请求下已经13岁的皇长子才开始读书,而且没过多久就长期辍读,险些让他成为文盲。

  太子之位,一直空缺,大臣纷纷竞言,要求立太子,明神宗一直想立自己宠爱的郑贵妃儿子为太子,后来,李太后得知朝廷上下舆论纷纷,也十分同情善良的王恭妃,不得已亲自出面干预,质问明神宗:“满朝文武屡屡上表请求立皇长子为太子,你为何老拖着?”。

  明神宗说道:“他是宫女生的。”李太后听罢此言,龙头拐杖往地上一捣,指着儿子大骂道:“别忘了,你也是宫女生的!”

明神宗这才想起自己的亲娘原本也是宫女,也是被隆庆帝“临幸”后生下自己的,且是泥瓦匠之女,论出身,比王恭妃低贱更多。

  明神宗羞愧万分,无地自容,闭口无言。

在李太后和群臣的劝谏下,终于,19岁的朱常洛被封为太子。

然而,恭妃的命运并未有所改善,她被幽禁在景阳宫,整整十年不能与儿子见面,思念儿子的她哭瞎了双眼了,后来恭妃病危,朱常洛请旨去看望恭妃,然而,恭妃早已双目失明,只能用手抚摸,母子抱头痛哭,当日下午,王氏断气而亡,在景阳宫结束了自己悲凉的一生。

后期,朱常洛为帝,才追封自己的母亲为皇后。

下来走进永和宫;

永和宫,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承乾宫之东、景阳宫之南。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

清沿明旧,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乾隆三十年(1765年)亦有修缮,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

明代为妃嫔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

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久居此宫。其后,道光帝静贵妃,咸丰帝丽贵人、斑贵人、鑫常在等先后在此居住。

光绪大婚后为瑾妃居所。

通往永和宫的德阳门

永和门

永和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永和门,前院正殿即永和宫,面阔5间,前接抱厦3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檐角安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跴斗栱,绘龙凤和玺彩画。明间开门,次、梢间皆为槛墙,上安支窗。

永和宫

永和宫

永和宫宽广的报厦

抱厦顶棚的一盏现代化吊灯。它肯定和它最后一位主人瑾妃有关,她有福气享受了一些现代化。

永和宫古藤

永和宫

永和宫正间室内悬乾隆御题“仪昭淑慎”匾,吊白樘箅子顶棚,方砖墁地。

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旋子彩画。东西配殿的北侧皆为耳房,各3间。

后院正殿曰同顺斋,面阔5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明间开门,双交四椀槅扇门4扇,中间两扇外置风门,次间、梢间槛墙,步步锦支窗,下为大玻璃方窗,两侧有耳房。

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以旋子彩画。

院西南角有井亭1座。此宫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永和宫后殿正殿曰同顺斋

下来进入延禧宫;

延禧宫为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东二长街东侧。

延禧宫为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东二长街东侧。

延禧宫门

延禧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寿宫。

延禧宫旧照 原与东六宫其它五宫格局相同

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延祺宫。

清代又改名为延禧宫,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

明清两朝均为妃嫔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嫔、成贵人曾在此居住。

影视剧图

延禧宫原与东六宫其它五宫格局相同,为前后两进院,前院正殿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室内悬乾隆皇帝御笔匾曰“慎赞徽音”,东壁悬乾隆《圣制曹后重农赞》,西壁悬《曹后重农图》。

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

延禧宫,因《延禧攻略》热播人气火爆

中西合璧的延禧宫 宣统元年(1909年)在延禧宫原址兴工修建一座3层西洋式建筑--水殿

中西合璧的延禧宫

宣统元年(1909年)在延禧宫原址兴工修建一座3层西洋式建筑--水殿

后院正殿5间,亦有东西配殿各3间,均为黄琉璃瓦硬山顶。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延禧宫起火,烧毁正殿、后殿及东西配殿等建筑共25间,仅余宫门。

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提议复建,但未能实现。

延禧宫内景

延禧宫内景

后宫内景

宣统元年(1909年)在延禧宫原址兴工修建一座3层西洋式建筑--水殿。

水殿四周浚池,引来玉泉山水环绕。

主楼每层9间,底层四面当中各开一门,四周环以围廊。

楼之四角各接3层六角亭1座,底层各开两门,分别与主楼和回廊相通。

据《清宫词》、《清稗史》记载,水殿以铜作栋,玻璃为墙,墙之夹层中置水蓄鱼,底层地板亦为玻璃制成,池中游鱼一一可数,荷藻参差,青翠如画。

清末的延禧宫内成了饲养金鱼的地方,很多的木海和瓦盆用来养金鱼。

端康皇贵妃(瑾妃)在宫女的陪伴下观赏金鱼

隆裕太后题匾额曰“灵沼轩”,俗称“水晶宫”。

事实上,该殿所有构架均为铁铸,殿内4根蟠龙纹柱也系铸铁锻造。整座建筑大都以汉白玉砌成,很少用砖,外墙雕花,内墙贴有白色和花色瓷砖。

因国库空虚,水晶宫直至宣统三年(1911年)冬尚未完工,后被迫停建。

宣统二年(1910年)六月,隆裕太后还曾下令西苑电灯公所给延禧宫安装电暖炉、电风扇并添安电灯。

1917年张勋复辟时,延禧宫北部被直系部队飞机投弹炸毁。

1931年,故宫博物院将其改建为文物库房。

东六宫暂告一段落。

下面浏览西六宫及其他一些宫殿。

西六宫图解

紫禁城后宫及东西六宫

紫禁城内廷西六宫,在明清两朝皆作为皇帝妻妾之居所。位于中轴线左侧,与东六宫对应。

清朝在雍正朝以后的历代皇后,皆不再以坤宁宫为寝宫,而是在东六宫或西六宫选定一座宫为寝宫。

从中轴的乾清宫、坤宁宫到西六宫,中间隔着一条长街,称为西一长街,此街从御花园西门出来向南,其北端为长康右门,南端为内右门,街东为端则、增瑞、隆福、凤彩、月华诸门。

长街 通往后宫的街

北端为长康右门

南端为内右门

长街西有大成右门,进去则为储秀宫,宫前为体和殿,其后为丽景轩。

长街又有广生右门,进去则为翊坤宫,还有咸和右门,进去则为永寿宫。

此三宫之西为西二长街,与另外三宫隔开。

西二长街

此街北端为百子门,南端为螽斯门,街东为长泰、崇禧两门,街西为咸熙门,其内为咸福宫。宫后为同道堂。

南端为螽斯门

螽斯门位于紫禁城内廷西路西六宫区域的西二长街南端,南向,与北端百子门相对,始建于明代。

螽斯门的典故源自《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螽斯是一种昆虫,繁殖力强,善鸣。诗中描述了螽斯聚集一方、子孙众多、虫鸣阵阵的景象。

皇宫内廷西六宫的街门命名为螽斯,意在祈盼皇室多子多孙,帝祚永延,与东六宫的麟趾门相对应而取吉瑞之意。

清末,宣统皇帝溥仪为了骑车方便,将内廷部分街门和院落之门的门槛锯掉,其中就包括螽斯门。锯下的门槛两端做出榫头,残留的两段门槛上再分别凿出卯眼,每到夜晚封门上锁之时,须将门槛装回原位,以保门禁的森严。

螽斯门南出向西,进嘉祉门为太极殿(启祥宫)。

以上共六宫,因整齐有致地坐落于紫禁城的子午线西侧,因而被统一称作西六宫,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子午线东侧的东六宫。

晚清时期西六宫的格局改动较大,不再与东六宫对应。

而东、西六宫(有时又被称做东西十二宫),又像两腋般夹挟著中央的后三宫,因而与古代所谓的掖廷相对应。

下来逐一浏览西六宫;

永寿宫;

永寿宫,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乐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毓德宫,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又更名为永寿宫。

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都曾重修或大修,但仍基本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永寿宫为两进院

永寿宫为两进院,前院正殿永寿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外檐装修,明间前后檐安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次间、梢间为槛墙,上安双交四椀菱花槅扇窗。

永寿宫老照片

殿内高悬乾隆御笔匾额“令德淑仪”,东壁悬乾隆《圣制班姬辞辇赞》,西壁悬《班姬辞辇图》。

永寿宫乾隆御笔匾额“令德淑仪”

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皇帝下令,内廷东西十一宫的匾额“俱照永寿宫式样制造”,自挂起之后,不许擅动或更换。

永寿宫正殿有东西配殿各3间。

永寿宫后殿

永寿宫后院正殿5间,东西有耳房,殿前东西亦有配殿各3间。院落东南有井亭1座。

永寿宫

永寿宫为明代妃嫔、清代后妃所居之处。

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皇帝曾在此召见大学士申时行等人;崇祯十一年(1638年),因国内灾情异象屡屡出现,皇帝在此宫斋居。

清代顺治帝恪妃,嘉庆帝如妃曾在此居住。

殿内高悬乾隆御笔匾额“令德淑仪”清代顺治帝恪妃,嘉庆帝如妃曾在此居住。

永寿宫曾经的内饰

永寿宫曾经的内饰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崩,孝圣宪皇太后居永寿宫,乾隆皇帝居乾清宫南廊苫次,并诣永寿宫问安。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和硕和恪公主下嫁、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和珅之子,均设宴于永寿宫。

道光中晚期,外侮内患日盛,而朝廷内部一味讳饰,将各疆吏密奏匿于永寿宫。

光绪以后,此宫前后殿均设为大库,收贮御用物件。

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文物陈列室。

再来浏览翊坤宫;

翊坤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居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称万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为翊坤宫。

明代万历年间,这里住的是郑贵妃。郑氏最早是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封九嫔时的淑嫔,第二年怀孕晋封德妃;第三年又怀孕,晋封贵妃。万历十四年又晋封皇贵妃,宠冠后宫。

明末帝崇祯时期,住在翊坤宫这里的是悲催的袁贵妃。

崇祯临上景山之前,让宫里的后妃们都自裁,包括这位袁贵妃。袁贵妃领命之后就回到翊坤宫,从箱子底找出多年不用的汗巾子。她把这古汗巾子挂上房梁,自己也站在板凳上吊了上去。她把板凳一蹬,不曾想那汗巾子因为太古而崩溃。袁贵妃被匍匐在地昏了过去,崇祯来检查作业见袁贵妃掉在地上,怕其城破时受辱,便拎刃上前剁了几下。闯王兵丁进宫放火时没搭理这昏死在地披麻戴红的袁贵妃,其实她没受到致命伤,随后就逃出宫去藏了起来,后事未知。

翊坤宫门

清代曾多次修缮,原为二进院,清晚期将翊坤宫后殿改成穿堂殿曰体和殿,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为通道,使翊坤宫与储秀宫相连,形成四进院的格局。

翊坤宫

翊坤宫

翊坤宫正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檐下施斗拱,梁枋饰以苏式彩画。门为万字锦底、五蝠捧寿裙板隔扇门,窗为步步锦支摘窗,饰万字团寿纹。

明间正中设地平宝座、屏风、香几、宫扇,上悬慈禧御笔“有容德大”匾。

东侧用花梨木透雕喜鹊登梅落地罩,西侧用花梨木透雕藤萝松缠枝落地罩,将正间与东、西次间隔开,东西次间与梢间用隔扇相隔。

殿前设“光明盛昌”屏门,台基下陈设铜凤、铜鹤、铜炉各一对。

溥仪逊帝时曾在正殿前廊下安设秋千,现秋千已拆,秋千架尚在。

东西有配殿曰延洪殿、元和殿,均为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建筑。

配殿曰延洪殿

后殿体和殿,清晚期连通储秀宫与翊坤宫时,将其改为穿堂殿。面阔5间,前后开门,后檐出廊,黄琉璃瓦硬山顶。亦有东西配殿,前东南有井亭1座。

体和殿简介

后殿体和殿,清晚期连通储秀宫与翊坤宫时,将其改为穿堂殿。

体和殿

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寿辰时移居储秀宫,曾在此接受朝贺。光绪帝选妃也在此举行。

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体和殿内景

下来浏览储秀宫;

储秀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所居。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曰储秀宫。

清代曾多次修葺,光绪十年(1884年)为庆祝慈禧五十寿辰,耗费白银63万两进行大规模整修,现存建筑为光绪十年重修后的形制。

储秀宫

体和殿简介

储秀宫原为二进院,清晚期拆除了储秀门及围墙,并将翊坤宫后殿改为穿堂殿,称体和殿,连通储秀宫与翊坤宫,形成相通的四进院落。

储秀宫前廊与东西配殿前廊及体和殿后檐廊转角相连,构成回廊。

回廊墙壁上镶贴的琉璃烧制的万寿无疆赋是众臣为祝慈禧寿辰所撰。

后宫内的婚房

储秀宫室内装饰

储秀宫简介

储秀宫室内装饰

储秀宫为单檐歇山顶,面阔5间,前出廊。檐下施斗栱,梁枋饰以淡雅的苏式彩画。门为楠木雕万字锦底、五蝠捧寿、万福万寿裙板隔扇门;窗饰万字团寿纹步步锦支摘窗。内檐装修精巧华丽。

储秀宫内饰

明间正中设地屏宝座,后置5扇紫檀嵌寿字镜心屏风,上悬“大圆宝镜”匾。东侧有花梨木雕竹纹裙板玻璃隔扇,西侧有花梨木雕玉兰纹裙板玻璃隔扇,分别将东西次间与明间隔开。

储秀宫上悬“大圆宝镜”匾

东次、梢间以花梨木透雕缠枝葡萄纹落地罩相隔;西次、梢间以一道花梨木雕万福万寿纹为边框内镶大玻璃的隔扇相隔,内设避风隔,西梢间作为暖阁,是居住的寝室。

慈禧太后亲笔书写的“规天矩地”

储秀宫的庭院宽敞幽静,两棵苍劲的古柏耸立其中,殿台基下东西两侧安置一对戏珠铜龙和一对铜梅花鹿,为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大寿时所铸。

东西配殿为养和殿、绥福殿,均为面阔3间的硬山顶建筑。

慈禧太后相

后殿为丽景轩,面阔5间,单檐硬山顶,有东西配殿曰凤光室、猗兰馆。慈禧入宫后曾居住储秀宫后殿,并在此生下同治皇帝。

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大寿时又移居储秀宫,并将后殿定名为丽景轩。

储秀宫是慈禧太后一生中最重要的宫院,慈禧五十大寿时将储秀宫与前面的翊坤宫打通,在拆除隔开两宫的宫墙以及储秀门后,又于原地新建一座体和殿,作为翊坤宫和储秀宫的连接之殿。

储秀宫和长春宫的打通又有些许不同。

储秀宫与前面的翊坤宫打通,拆除隔开两宫宫墙储秀门,于原地新建一座体和殿,作为翊坤宫和储秀宫连接之殿

长春宫是和启祥宫之间完全打通,两宫之间并未有任何一堵宫墙与之隔开,只有一座体元殿作为前殿而已;储秀宫和翊坤宫虽然打通,因而新建一座体和殿,但在体和殿两侧,仍各有一道宫墙,与左右两侧原本的宫墙相连接,因此,只要将体和殿穿堂的宫门闭上,储秀宫和翊坤宫又可两相成为各自独立的宫院。

绥福殿北侧与储秀宫之间的游廊上的门

丽景轩内的西餐房

丽景轩:为储秀宫的后殿,面阔五间,单檐硬山顶。前檐下悬挂“丽景轩”横匾(慈禧太后题),两侧对联为“和气满彤墀书陈康乐,瑶光辉紫极景叶升恒”。

如今丽景轩内按照中华民国时期溥仪、婉容生活时的场景布置:明间供游客进入参观;西梢间和西次间之间有花罩,隔断上南北各有一门,两门中间为一块大玻璃窗;西次间为西餐房,室内中央摆放一长桌,桌上有西式餐具,桌旁有两把座椅,北侧靠墙为一条案,条案西侧有一木柜;东次间中央摆一小茶桌,桌旁也有两把座椅,北侧靠墙为一条案;东梢间和东次间之间有隔断,东梢间内摆放一架三角钢琴,东墙南北各摆一面落地镜,东墙中间靠墙摆一桌,南北各摆一把椅子。丽景轩东、西两侧各有耳室。

清乾隆朝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在皇后册封典礼与移居长春宫之前,她住了两年。
清乾隆朝慧贤皇贵妃高氏
清乾隆朝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清嘉庆朝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在嘉庆帝未登基前便以是嘉庆帝的嫡福晋,嘉庆帝登基后便册立其为皇后,并以储秀宫作为喜塔腊氏的寝宫。同时她也是道光帝旻宁的生母。但这位皇后没能在储秀宫住上多久,便在嘉庆二年二月初七日病故,而她所生的旻宁也交由后来的孝和睿皇后抚养。
清嘉庆朝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嘉庆帝登基前的侧福晋,嘉庆帝登基为帝后册封她为贵妃,之后又升为皇贵妃。在孝淑睿皇后病故后,嘉庆帝依乾隆帝之命尊她为皇后。她曾居住景仁宫抚育幼年旻宁而在被册封为皇后之后便移居储秀宫。道光帝旻宁登基后,孝和睿皇后被尊为“恭慈皇太后”,之后她以皇太后的身份迁至寿康宫居住。
清咸丰朝兰贵人:即慈禧太后,她在入宫后便一直居住于储秀宫,在儿子登基为同治帝后,以皇太后的身份住到长春宫。光绪十年重新住回当年居住过的储秀宫,并曾下命改建此宫。
清咸丰朝英嫔:咸丰三年至四年当居于此
清咸丰朝丽贵人:咸丰三年当居于此
清咸丰朝璷贵人:咸丰五年当居于此
清咸丰朝璹贵人:咸丰六年当居于此
清咸丰朝玉贵人:咸丰九年当居于此,后晋封为玉嫔
逊帝溥仪皇后婉容:1922年和溥仪行婚礼后,便住进储秀宫。初入住时,这里还保留着慈禧太后生活过的痕迹,婉容遂对此宫作了许多变更:

下来浏览咸福宫;

咸福 门

咸福宫,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为咸福宫。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又加修整。

咸福宫为两进院,正门咸福门为琉璃门,内有4扇木屏门影壁。

前院正殿额曰“咸福宫”,面阔3间,黄琉璃瓦庑殿顶,形制高于西六宫中其它五宫,与东六宫相对称位置的景阳宫形制相同。

咸福宫

咸福宫老照片

咸福宫前檐明间安槅扇门,其余为槅扇槛窗,室内井口天花。后檐仅明间安槅扇门,其余为檐墙。殿内东壁悬乾隆皇帝《圣制婕妤当熊赞》,西壁悬《婕妤当熊图》。山墙两侧有卡墙,设随墙小门以通后院。

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硬山顶,各有耳房。

咸福宫后院正殿名“同道堂”

后院正殿名“同道堂”,面阔5间,硬山顶,东西各有耳房3间。前檐明间安槅扇门,设帘架,余间为支摘窗;后檐墙不开窗。室内设落地罩隔断,顶棚为海墁天花。

殿内东室匾额为“琴德簃”,曾藏古琴;西室“画禅室”,所贮王维《雪溪图》、米之晖《潇湘白云图》等画卷都是董其昌画禅室旧藏,室因此而得名。

咸福宫后院正殿名“同道堂”

咸福宫后院同道堂亦有东西配殿,堂前东南有井亭1座。

咸福宫后院井亭1座

咸福宫为后妃所居,前殿为行礼升座之处,后殿为寝宫,乾隆年间改为皇帝偶尔起居之处。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皇帝崩,嘉庆帝住于咸福宫守孝,下令不设床,仅铺白毡、灯草褥,以此宫为苫次,同年十月才移居养心殿。

此后咸福宫一度恢复为妃嫔居所,道光帝琳贵人(庄顺皇贵妃)、成贵妃、彤贵妃、常妃等都曾在此居住。

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皇帝住于咸福宫为道光皇帝守孝,守孝期满后仍经常在此居住。

下来浏览长春宫;

长春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长春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永宁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复称长春宫。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后又多次修整。

咸丰九年(1859年)拆除长春宫的宫门长春门,并将启祥宫后殿改为穿堂殿,咸丰帝题额曰“体元殿”。长春宫、启祥宫两宫院由此连通

长春宫、启祥宫两宫院由此连通

长春宫前宫

长春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前出廊,明间开门,隔扇风门,竹纹裙板,次、梢间均为槛窗,步步锦支窗。

明间设地屏宝座,上悬“敬修内则”匾。

悬“敬修内则”匾。

左右有帘帐与次间相隔,梢间靠北设落地罩炕,为寝室。殿前左右设铜龟、铜鹤各1对。

长春宫东梢间

长春宫西侧间


长春宫前陈设 的铜鹤

长春宫前的鎏金小铜狮

东配殿曰绥寿殿,西配殿曰承禧殿,各3间,前出廊,与转角廊相连,可通各殿。廊内壁上绘有18幅以《红楼梦》为题材的巨幅壁画,属清晚期作品。

长春宫红楼梦壁画 故宫博物院藏

长春宫南面,即体元殿的后抱厦,为长春宫院内的戏台。

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屏门一道,与后殿相通。

长春宫

后殿曰怡情书史,与长春宫同期建成,面阔5间,东西各有耳房3间。东配殿曰益寿斋,西配殿曰乐志轩,各3间。后院东南有井亭1座。

长春宫

此宫明代为妃嫔所居,天启年间李成妃曾居此宫。

清代为后妃所居,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曾居住长春宫,死后在此停放灵棺。

乾隆未登基时,曾被雍正帝赐予长春居士的称号,继位后,乾隆的结发妻子,孝贤皇后便居于此宫中。

乾隆对孝贤皇后有着深深的爱意,孝贤皇后去世后,乾隆下令长春宫内的陈设一应照旧,不允许任何人在此居住,直到乾隆去世,禁令才被解除。

所以说长春宫在清朝后宫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同治十三年,长春宫迎来了一位新主人,她就是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当时同治帝虽然在名义上已经亲政,但慈禧并不甘心失去手中的权力,她安插亲信,对朝政指手画脚,俨然就是一位太上皇。

大权在握的慈禧,每当回到寝宫,看到那块“敬修内则”的匾额时,心里都会非常鄙视,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在告诫后妃们规范言行,恪守本分,不得干预国政。

慈禧觉得这四个字简直是在打自己的脸,但那毕竟是乾隆御笔,慈禧无奈,又搬到了当年入宫时居住的储秀宫。

同治年至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一直在此宫居住。

长春宫,前殿有乾隆御笔匾额“敬修内则”,后殿有乾隆御笔匾额“德协坤元”,其西室有匾额“德协六宫”。

长春宫后殿西室乾隆皇帝给自己的富察皇后题“德洽六宫”的匾额,

长春宫陈设乾隆皇后的东珠顶冠、东珠、朝珠等物,继位的皇帝登基后,他的皇后就可以用这些物品。

同治时,慈安与慈禧都住在长春宫,光绪继位后,慈安移居钟粹宫,慈禧仍住长春宫。

后宫内的戏台

光绪十年十月初五,长春宫内天天演戏,不少王公与内府诸公都能进来看戏。慈禧有时闲得无聊,也召唱盲词者入宫演说各种故事。

启祥宫(太极殿);

启祥宫(太极殿),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未央宫,因嘉靖皇帝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生于此,故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启祥宫,清代晚期改称太极殿。清代曾多次修葺。

启祥宫门

太极殿原为二进院,咸丰九年(1859年),咸丰皇帝因为有腿疾,有一年骑马摔伤,成为瘸腿,又因长期体弱,走动不便,为了到养心殿上班方便,于是将长春宫和太极殿打通,这样从长春宫到养心殿上班最近的距离只有7米。但工程完工不久,咸丰帝就逃亡承德山庄,第二年病死,新的宫殿也就成了皇太后慈禧和慈安的宫殿。

咸丰皇帝改修长春宫时,将太极殿后殿辟为穿堂殿,后檐接出抱厦,并与长春宫及其东西配殿以转角游廊相连,形成回廊,东西耳房各开一间为通道,使太极殿与长春宫连接成相互贯通的四进院。

太极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外檐绘苏式彩画,门窗饰万字锦底团寿纹,步步锦支摘窗。室内饰石膏堆塑五福捧寿纹天花,系清末民初时所改。

明间与东西次间分别以花梨木透雕万字锦地花卉栏杆罩与球纹锦地凤鸟落地罩相隔,正中设地屏宝座。殿前有高大的祥凤万寿纹琉璃屏门,与东西配殿组成一个宽敞的庭院。

太极殿

太极殿后殿为体元殿,黄琉璃瓦硬山顶,面阔5间,前后明间开门。后檐接抱厦3间,为长春宫戏台。清光绪十年(1884年),为庆慈禧五十寿辰,曾在此演戏达半月之久。

明万历年间,乾清、坤宁两宫火灾,神宗朱翊钧曾暂居启祥宫。

逊帝溥仪出宫前,同治帝瑜太妃曾居太极殿。

太极殿


太极殿内景

西六宫之西还有一区,其中有延庆殿、抚辰殿、建福宫等。

此一区南向者为延庆门,门内为延庆殿,殿后为广德门,门内之东为绥祉门,永庆门北正中为建福门,门内为抚辰殿,殿后为建福宫,宫后为惠风亭,亭北为存性门,门北为静怡轩,门西为延春阁。

光绪皇帝与jin


延庆殿,位于雨花阁东侧,面阔三间,卷棚歇山顶,前有延庆门,门外有东西配殿各五间,南为宫垣,是个死胡同。进入延庆殿一是从雨花阁院落东北角小门进,或者从太极殿院落西南角小门进入,西可通雨花阁东配楼,东可通太极殿 。


清朝时,每逢立春,皇帝便在延庆殿九叩迎春,为民祈福。北端接建福宫。该殿不开放,为紫禁城中资料最少的宫殿之一。

延庆殿不开放,为紫禁城中资料最少的宫殿之一。

延庆殿

延庆殿不开放,为紫禁城中资料最少的宫殿之一。

延庆殿北面广德门(南面)

广德门北面右侧是绥祉门里面是长春宫

延庆殿(北)位于延庆门(南)内。延庆殿北出广德门,是一个没有建筑只有一片树林的南北长、东西窄的院落

抚辰殿是建福宫的前殿,咸丰时曾在抚辰殿检阅诸王大臣及侍卫等的射箭技能,又曾在此殿接见蒙古回部番部来朝见者,赐宴赏赐。

抚辰殿前的石笋

修复后的抚辰殿

2007年未大修的抚辰殿

建福宫,在西二长街,是乾五所之一。建福宫初建时拟为乾隆皇帝“备慈寿万年之后居此守制”之用,后因故未行。

乾隆帝十分喜爱建福宫,时常到此游憩,吟咏亦颇多,著名之作有《建福宫赋》、《建福宫红梨花诗》等。

后清宫定制每年嘉平朔日(腊月初一)皇帝御此宫开笔书福,以贺新禧。咸丰皇帝曾奉皇贵太妃在此进膳;孝德显皇后、孝贞显皇后(慈安)的神位也曾设于此宫。现建筑完好。

建福宫花园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乾隆皇帝将他最钟爱的珍奇文物收藏于此,并经常在花园内写诗赏画。嘉庆时,下令将其全部封存,成了名副其实的宝库。

1923年6月27日,园内突然发起一场神秘大火,整座花园连同无数珍宝一夜化为灰烬。当时还住在紫禁城内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怀疑是太监们监守自盗,纵火毁灭证据。

自此,建福宫花园就沉睡在瓦砾之下长达80年之久。

建福宫

乾隆为皇子时,在结婚后从毓庆宫移居西二所,登基之后,此处升为重华宫,其后逐渐将四五所建成建福宫、敬胜斋等,作为乾隆休闲游憩之地。

乾隆曾有《建福宫赋》、《建福宫红梨花诗》等。

建福宫在抚辰殿后,宫后为惠风亭,又向北为静怡轩,是建福宫后的寝室。

光绪时戊戌变法后,慈禧把光绪的珍妃幽禁在建福宫。

静怡轩、延春阁,在民国十二年时,因敬胜斋失火而烧毁,其中收藏的历代古物全部焚毁。时人绘有《延春烬余图》。

静怡轩之后为慧曜楼,楼西为吉云楼,再西为敬胜斋。此区中门东向有御笔匾额“朝日辉”,垣西为碧琳馆,馆南为妙莲华室,室南为凝晖堂,东向,其南室匾曰“三友轩”。堂前为延春阁,与敬胜斋相对。

静怡轩、延春阁烧毁后,故宫博物院修整后,仍称为西花园。

西六宫北有重华门,门内为崇敬殿,殿北为重华宫,宫东为葆中殿,西为浴德殿,宫后为翠云馆,宫东为漱芳斋,斋前为演戏台。

重华宫原为明代的乾西五所的二所,乾隆时改为重华宫。

重华宫位置图

故宫的规制,乾清宫、坤宁宫为紫微正中,左右各有一条长街,又称永巷,称左右永巷,又称东西长街。每一街外以次列有三宫,东西各六宫,共为十二宫。在东西六宫后各列五所,重华宫就是原来的乾西二所。

乾隆为皇子时,住在乾西二所,继位后改称重华宫。东西的两个五所,即乾东五所和乾西五所,为皇子们居住之地。

乾隆继位后,经常在重华宫接见王公近臣,赐宴赋诗。有时又在重华宫内演戏,准许回子、番子进内观看,其他外人不准进内。但在同治时,准许琉球国使臣进重华宫,赐茶果,又设剧作乐。

顺治时,当十二月朔日,就在重华宫、懋勤殿书写福字,有专用的赐福苍生笔,笔杆上有“赐福苍生”四字,每年开笔,御用一次,即封存起来。每年开笔书写第一福字,悬挂在乾清宫的正殿。书写福字的笺,是绢质,上涂丹砂,绘以金云龙。乾隆时亦继承此制,每年都书写福字。

嘉庆时,正月初二,在重华宫举行茶宴,以历代帝王、名臣图像为题,联句作诗。道光时,也在正月初二,在重华宫举行茶宴,命延臣与翰林和御制诗韵作诗。

重华宫前为崇敬殿,殿内称为乐善堂,其匾额是乾隆所书。东西两侧的暖阁内则供奉佛像。东壁有乾隆御笔《乐善堂记》,西壁有乾隆御题张宗苍画诗。每年茶宴所赋的诗中选出二首,书写后挂在崇敬殿,不断悬挂,致使四壁挂满。

葆中殿内匾额为“古香斋”,贮藏《古今图书集成》。

浴德殿内匾额为“抑斋”,此处又称长春仙馆,乾隆为皇子时,曾住在此馆,以抑斋为自己的书室。乾隆继位后,凡是园亭行馆有可静憩观书处,大都以“抑斋”为名额。圆明园就有两处抑斋,一在含碧堂东楹,一在翠微堂之东。

重华宫后为翠云馆,馆东次室为长春书屋,也是乾隆为皇子时的书屋。

重华宫东为漱芳斋,东室曰高云情,东次室为静憩轩,斋后为金昭玉粹,其东室为随安屋。斋的对面是演戏台,构造精丽,是重华宫宴集时的演戏之台。

重华宫

重华宫

寿康宫,位于北京故宫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侧。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始建,至乾隆元年(1736年)建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

寿康宫正门

寿康宫

寿康宫主宫区呈南北方向的长方形,由三进院落组成。南北长148米,东西宽57米,周围有红墙环绕,占地约8436平方米。

寿康宫

寿康宫内景

寿康宫南北三进院,院墙外东、西、北三面均有夹道,西夹道外有房数间。院落南端寿康门为琉璃门,门前为一个封闭的小广场,广场东侧是徽音右门,可通慈宁宫。

寿康门内正殿即寿康宫。

殿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出廊,明间、次间各安三交六菱花扇门4扇,梢间为三交六菱花槅扇槛窗各4扇,后檐明间与前檐明间相同,其余开窗。殿内悬乾隆皇帝御书“慈寿凝禧”匾额,东西梢间辟为暖阁,东暖阁是皇太后日常礼佛之佛堂。殿前出月台,台前出三阶,中设御路石,月台左右亦各出一阶。

寿康宫

寿康宫东西配殿面阔各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前出廊。东配殿明间安隔扇门,西配殿明间隔扇、风门为后来改装。次间均为槛窗,每间用间柱分为两组,窗棂均为一抹三件式。两配殿南设耳房,北为连檐通脊庑房,与后罩房相接。

寿康宫以北是第二进院,后殿为寿康宫的寝殿,额曰:“长乐敷华”,有甬道与寿康宫相连。殿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檐出廊,明间安步步锦扇、玻璃风门,次、稍间安窗,上为步步锦窗格,下为玻璃方窗。室内以扇分为5间。后檐明间开扇门,接叠落式穿堂,直达后罩房。

殿内悬乾隆皇帝御书“慈寿凝禧”匾额

寿康宫彩画按形制绘制为“龙凤和玺”,画面中象征皇权的龙凤纹样占据主导地位,构图严谨,图案复杂,大面积使用沥粉贴金。这种和玺彩画仅用于皇家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堂、门等重要建筑上,是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形式。寿康宫在嘉庆和光绪两朝曾重修。

寿康宫为清代太皇太后、皇太后居所,太妃、太嫔随居于此,皇帝每隔两三日即至此行问安礼。乾隆朝崇庆皇太后(孝圣宪皇后)、嘉庆朝颖贵太妃(颖贵妃)、道光朝的孝和睿太后(孝和睿皇后)、咸丰朝康慈皇太后(孝静成皇后)都曾在此颐养天年,慈禧太后晚年也曾在此小住。

孝圣宪皇后去世后,乾隆皇帝仍于每年圣诞令节及上元节前一日至寿康宫拈香礼拜,瞻仰宝座,以申哀慕之情。

这里的三宫、四所等宫殿供太妃太嫔等居住。

寿康宫常驻大夫,备有常见药材,有厨师和卫士。

清代皇太后身边宫女为12人,太后每年可得20两黄金、2000两白银、124条名贵兽皮、400个银纽扣等,这是后宫中的最高待遇。

到这里故宫内廷的东西六宫及其他一些宫殿的参观就告一段落。

下面参观浏览御花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别无长物网 » 三十六 北京天津自由行 (四)参观故宫内廷东西六宫及其他